我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本馆动态 > 新闻正文
【仙居物语】:旧时仙居人的园冶雅趣
仙居县图书馆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/3/4 15:22:31
图片

图片仙居最早记录的园冶开始于唐代。据《光绪仙居县志》记载:相传显庆寺原为唐代丞相任昉的别业。任昉对别业曾有过一番精心的布置——“薙花凿渠,亭榭佳丽”,并曾让其三个儿子弦诵其间,名曰幞头园,与之传世的还有《幞头园流水记》一篇。


两宋时期,仙居士人的别业建造开始进入兴盛时期。如蒋晋的柘溪别业、吴芾的小西湖、陈章的城南别业、陈仁玉的黄村别业和碧栖山房、郭嚞卿的冲庵别业、蒋应雷的鉴玉堂、张次贤的淡园以及张氏族人的界院别业等,这些别业内都搭配有园冶。其中,较为有名的有吴芾的“小西湖”,将画眉潭堤筑蓄水为湖,岸边广植桃柳,朱栏环绕,颇擅湖山之胜和陈章的东河别业,“引河贯其中,跨以虹桥,丛植竹树”,有县内名园之冠的美誉。


图片


元明时期仙居的园冶较宋代简单。正如唐代诗人薛野鹤所云:人家住屋,须是三分水,二分竹,一分屋,方好。元明时期,仙居士人自称别业的建筑,多取景自然山水和日常风景。如时人田市项象的《自题别业》诗所云:“萧疎短屋傍河漘,河水漪漪漾白苹。抱膝长吟梁父曲,登台时下子陵纶。白云堆径堪辞客,明月临轩若访人。王事几回惭折鼎,不才宜此遂间身”;还有吴廉的《别墅漫兴》:“路入任溪一径斜,萧斋寂寂锁霞烟。十年不作长安梦,闲对寒梅数落花”。别业周遭并未提及有花草的种植与亭台的营建。


这一时期,较为例外惟有张堂赏的居所和下各应氏的两座楼。前者名为绿斐轩,相传周围可五六亩许,用数千竿竹子来遮掩;后者分别为应汝化的净绿轩和望耕楼,一者古树婆娑,盛夏不暑,一者多储名花奇石。不过,总的来说山水田园,内心淡然似乎是当时的基调。相应的情形一直延续到清代方才有所变化。


图片



清代仙居民居样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特别乾隆时期开始,士人家庭原有的明代平屋建筑样式不再盛行,取而代之的是楼房结构,有台门和院落的建筑样式,其中以“三退九门堂”最为典型。三退九门堂不单三个门堂和两侧厢房的后院都方便进行园冶,临近建筑的菜园、空地也可以治园。这类的典型在当时有大林的朱氏园和寅头王氏的云丰堂。


朱氏园经朱芬父冷泉子及其本人两代经营,其宅在大林鼓山之麓。在冷泉子时,宅内的院落已经是多蓄奇石,园林颇盛;到了朱芬更是园冶高手,时人朱亢宗言其“以己意累石为小山,位置天然,花竹成林,令人作濠梁间想”,足可见其垒石造园造诣之奇妙。寅头的云丰堂也是先后经王茂来、王猷两代经营,在居宅后“依山辟为梯形,广可数十亩,有池沼及花木……果树有木桃、枇杷、杨梅、橘柚等;花有牡丹、山茶、菊等;木有黄杨、罗汉松、冬青等;黄梅有二,每树高五六层,重叠而上,尤具化工。”清代同治前后,云丰堂的花木最为繁盛,每当花开,在仙任职的县令都会莅临赏玩。


图片


清代时,时人对园冶的爱好也体现在爱花之上。拔贡朱亢宗客居杭州时,曾经写过《卖花歌》,对杭州集市上售卖的“丹黄桂”、“茉莉花”、“山茶花”、“凤仙花”喜爱不已,并打算“朝来买得几多丛,要思携置故园中”。后来,朱亢宗在回仙居时,真的在武林(杭州)市中买花数十种,放置船头,打算载回仙居护养,可惜船至嵊州剡溪清风岭处,因遇风浪悉数掉落水中。为此,他还写过一首名为《过清风岭》的诗:“归装载得满船花,白舫乌篷一半遮。预向故园商位置,时添新水护泥沙。冤遭白浪俱沉水,缘薄红妆难到家。怅绝清风祠庙下,千秋一样葬名挂”,表达了对失花的无限惋惜之情。朱亢宗爱花,最爱是梅花,好友王魏胜在《画石山房文集》还留下了其“手植梅花成林,终日啸咏其下”的记录。


图片


民国时期仙居居宅外的园冶趋于衰败。不过,类似三退九门堂的建筑内,门堂和厢房后院的园冶依旧保留了下来。在大多数的三退九门堂中,最后一退的后院贴靠山墙处都营建有用大型石板构建的花坛,种植石榴、梅花、茶花等;在每退的门堂中间或靠各自的厢房檐下,也多有用长石和石板搭成的花台,上置种植在坛内、粥甑内的兰花、木桃、金桔、南天竹等花木。


风水学上水能蓄财的观念在仙居民居园冶中也有体现,如埠头村一民居内,在门堂南端挖有鱼池,并架桥其上。与世家大户所不同的是,寻常人家也有自己的园冶习惯。只不过那些园冶多与日常生活相关。如载墙头上用破的瓦甑种植小葱,在菜园里种植杏梅、李子、桃子、石榴等,每到花开时节,也不失为寻常人世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。


摄影/一帆

原创 文/落日楼主 仙居物语 2023-03-02 10:07 发表于浙江

开放时间

党校分馆
8:00-20:00

总工会分馆
8:00-20:00

安洲书苑
8:00-20:00

总馆开放科室周一闭馆
周三上午业务学习

关注我们

扫一扫

仙居县图书馆

官方服务号

扫一扫

仙居县图书馆

官方订阅号